用温情帮老助幼 两年前,孙老家村孙半楼村民组的低保户孙好生家不幸发生火灾,家中一切化为灰烬,得知情况后,刚当“村官”不久的袁愿便和村干部一起第一时间赶到了老人家中,了解受灾情况。然后,她又迅速把这一情况上报到镇政府,为老人争取到了400元救济款。与此同时,她还马不停蹄地抱着捐款箱挨家挨户地动员村民捐款。为了让老人顺利过冬,袁愿还把父亲的棉衣拿出来送给老人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。在帮助一位困境老人的同时,袁愿还把关爱的目光投向了留守儿童。 在农村,袁愿发现很多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人的引导,经常食用一些辣条、薯片等对身体不好的零食,这其中还有不少零食是“三无”食品,甚至还有一些老人认为不少零食是肉做的,错误地认为吃这些东西对孩子的身体好,于是便经常买给孩子吃。为了及时纠正大家的饮食误区,袁愿便发挥自身所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优势,利用村委会的场所集中开办营养知识小课堂,在工作之余,不定期地举办培训活动,目前已举办了8期,500多位村民在这里了解了如何更好地照顾孩子的饮食。 以干练引导致富 担任“村官”后,袁愿和村干部带头动员村民,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,然后集中流转了2200多亩土地,由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,带动农民承包土地种植红薯、药材和苗圃。目前合作社已有260多户社员。 2011年10月,袁愿与6名社员一起创办了“孔老家”牌粉丝加工厂,对合作社种植的红薯进行深加工。产品经过分类包装后进入超市销售。现在,这里的红薯种植面积已达300亩,年加工粉丝达200多吨,农户每亩地的收入达到了2500元。 “俺家的几亩地全都种上了药材,另外我还承包了100多亩地种的全是白术,以前没想起种药材,是听袁书记介绍才想起来的,平时啥技术不懂的,她就先去请教别人,再结合网上的知识自学,她是大学生学得快,学会后再教我们药材种植户,收益年年都在增长。”村民孙自勇高兴地说。 袁愿在动员村民种药材的同时,还动员了部分村民从事苗圃种植。孙自兴便是其中的一位。他承包了300亩土地进行苗圃栽植,现在栽了八个品种,如今长势都很好,明年就可以进行销售了。 除了参与承包的农户有很好的收益外,成立合作社以后,很多把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民也取得了一举两得的好收成。村民孙亚伟说,村里平均每户有6——8亩土地,大家把自家的土地承包出去以后,可以先得到一部分土地流转的费用,平时闲来没事还可以给土地承包户帮忙,每天一结算,一天能挣好几十块钱,除了这些,作为合作社的社员,年底大家伙还可以参与分红。 袁愿说,让农民的日子过得舒心,腰包鼓起来,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通过自己的方法,通过自己在大学里的所学用到为农民创收上来,这才没有枉费大学的培育,也不枉费自己所学的知识。 亳州晚报 记者 刘景侠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