丁佩玺 身经数战却未受伤
![]() 进入9月,天气渐凉。在涡阳县城黄埔汽修厂的后院里,今年93岁高寿的丁佩玺,坐在树下的摇椅上,一边拿着蒲扇,一边回忆着往事。 弹指一挥间,抗战胜利已经有60多年了,他远离那硝烟弥漫的战场也已经60多年了。也许在外人看来,这名黄埔汽修厂的创办人只是一名普通的老人,但在抗战时期,他以一名战士的身份,参加过数次战役。 豫南会战,让他终生难忘 1938年,当时只有18岁,风华正茂的丁佩玺正式入伍。那时候他在黄埔军校鲁干班十一期独立大队步科学习,所属部队为国民革命军第85军110师,当时的作战区域属于第五战区。 从1941年的豫南会战和第二次长沙会战,到1942随部队参加阜阳、蒙城等地防守,再到1944年4月,参加豫中会战,以至于1945年春,最后参加豫西鄂北会战,丁佩玺参加过各种大大小小的战斗有数十场。 但让他最难忘的仍是第5战区军队在河南南部抗击日军的一次作战——豫南会战。1941年1月,日第11军为了打通平汉铁路南段,解除中国军队对信阳日军的威胁,纠集步兵7个师、骑兵1个旅、战车3个团的兵力,准备向豫南发起进攻。 “第5战区司令长官决定采用避实击虚的战术,留少数兵力正面抗击,主力转向两翼,待日军进攻兵力分散之时,从其两侧及背后围歼之。”经历了大半个月的激战,这场战役最终以我方胜利告终。 身经数战,却未留下伤痕 如今,丁佩玺年事已高。回忆起当年战斗时候的点点滴滴,很多都已经被埋藏在了记忆的尘埃里。但他总是觉得自己是幸运的,虽然亲历过战场前线许多次,但他觉得自己仿佛被神明庇佑了一样,没有受到任何大伤。说到这里,丁佩玺撩起自己的衣袖,卷起自己的裤腿,笑着对记者说道:“你看,没有留下任何疤痕。” 如今,丁佩玺和外孙生活在一起。上世纪90年代,他在涡阳创办了黄埔汽修厂。几十年的发展,黄埔汽修厂越来越有名气,而它背后创办人的故事却鲜为人知。 亳州晚报 记者 刘心珠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