涡阳论坛

搜索
涡阳论坛 首页 最新资讯 查看内容

小买卖成就安徽省“自强模范” 涡阳残疾人齐立学阜阳立大业

2012-11-20 23:38| 发布者:驿动的心| 查看:461| 评论:4|原作者:通讯员颜景秋 记者武鹏

摘要:1957年,齐立学出生于涡阳县店集乡一个家境贫寒的农民家庭。6岁那年,他不幸患灰质脊髓炎,落下了终生残疾。幼小的他,看到别的孩子上学读书,也要上学。由于家庭兄弟姊妹较多
经过20多年的拼搏,残疾人齐立学的阜阳市天龙实业有限公司,拥有酒店、洗浴中心、服装厂、塑料制品厂、房地产开发公司等经济实体,资产5000多万元,安置残疾人和下岗职工172名,约占职工总数的一半。 2011年,营业总收入2800万元,利润达到1300万元。

  1957年,齐立学出生于涡阳县店集乡一个家境贫寒的农民家庭。6岁那年,他不幸患灰质脊髓炎,落下了终生残疾。幼小的他,看到别的孩子上学读书,也要上学。由于家庭兄弟姊妹较多,经济条件差,行走不便的齐立学,没有机会读书。8岁开始,帮助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。由于对学习文化知识无比渴望,割草、放羊、拾粪的间隙,小立学常常背着家人,在村小学教室外旁听。历经8个酷暑严寒的轮回,他以顽强的毅力,基本旁听完小学课程。 16岁开始,他成了家庭主要劳动力之一,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,挣工分养家糊口

  18岁那年,齐立学开始为自己的将来思索。身有残疾,出苦力不是自己的强项,必须寻找适合自己的事来干。善于观察的他发现,家乡许多农民自留地种的辣椒吃不完,不懂销路,很多辣椒烂在地里。于是,齐立学就向亲友借了35元钱及一辆破旧自行车,收购辣椒运到集市上卖。偶然听说阜阳市场上辣椒行情好,他便载着百余斤辣椒,骑行80公里,到阜阳贩卖。当年涡阳到阜阳的路况很差,他常常要凌晨三四点钟起床,装上100多斤辣椒,骑行五六个小时,辛苦劳累自不待说。每天能挣8~10元钱,他干劲十足。

  不久后,他又发现,阜阳生产的一种球线(家庭缝被子用线),在老家涡阳县热销,从此,齐立学又多了一个挣钱的门道,贩运辣椒后,返回时贩运球线,利润翻了一番。两年寒暑易节,已积攒了几千元。接着,他便转行在阜阳市接手一间百杂小商店,开始了在城里打拼的生活。很快,他把百杂店办成了批发部,从皮鞋、服装做起,商品种类不断增加,生意越做越好,越做越大。

  1988年,已成为万元户的齐立学,看到身边有很多创业无门、生活无助的残疾人朋友,决心转行创办一个饮料厂,带动残疾人就业。为了学习外地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管理方法,齐立学带着2个残疾人跑到上海请专家。当时普通职工的月工资只有40多块钱,他们硬是出700元的月工资,高薪聘请外地一流师傅。结果,生产供不应求,一天的利润上千元。

  1994年,在阜阳市开办的食品饮料厂家越来越多,齐立学及时调整思路,把产业转向了酒店、洗浴行业。由于当时的阜城东半部还没有上档次的酒店,齐立学就创办了一家集餐饮、洗浴一条龙服务的阜阳市天龙大酒店,生意相当红火。随着资本的积累、事业的发展,2002年,齐立学投资15万元,联合残疾人服装裁剪能手阮传士,创办了天龙服装厂。 2004年创办塑料制品厂。2007年创办房地产开发公司。

  致富后,齐立学不忘回报社会。多年来,他累计捐资60余万元,扶持残疾人和社会公益事业。尤其是2008年当选阜阳市肢残人协会主席以来,齐立学更加热心社会公益事业,尤其乐于帮助和他有着类似不幸遭遇的残疾人;积极安排残疾人就业;结对帮扶困难残疾人家庭。他先后获得“全国残疾人扶贫先进个人”、首届中国残疾人自强创业之星“自强创业奖”、“安徽省残疾人自强模范”等荣誉称号。

(通讯员颜景秋 记者武鹏)

  
发表评论

最新评论

引用 clm 2012-11-21 09:43
学习了
引用 牛气冲天 2012-11-21 09:51
引用 赵四海 2012-11-21 20:09
身残志坚,值得学习。
引用 盼盼木门、地板 2012-11-24 14:09
厉害,厉害,值得学习

查看全部评论(4)

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关注小程序 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