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64年(清同治三年) 1月,清政府为防止雉河集一带再次发生农民起义,划亳州东13保、阜阳北4集、蒙城西15保、宿州南19集,立为新县。以雉河集为县治,命名“涡阳”。属颍州府。 1865年(同治四年) 6月8日,张宗禹、任柱率捻军4万余人围攻雉河集,为张乐行报仇。受阻后,于7月25日西撤。 1866年(同治五年) 春,县治筑土城。 8月底,曾国藩自临淮关发船抵雉河集,察看新县城基。 1867年(同治六年) 县城建义正书院。县界勘测划定完毕。 1868年(同治七年) 4月,筑城墙,至1870年5月竣工。 1870年(同治九年) 石成之、杨雨霖主纂的第一部《涡阳县志》竣稿。 1871年(同治十年) 9月至次年6月,县境耕牛发瘟,死亡20%。 1876年(光绪二年) 春夏,县境大旱。饥民于高公、龙山等处起事。 1880年(光绪六年) 知县符兆鹏选高才生数十人,入义正书院就读,并聘刘志存为主讲。 1884年(光绪十年) 西阳李之松等聚众谋反清政府,因事泄入狱。驻亳州统领李得胜,奉委带队查办,以李之松素患疯病上报,经凤颍兵备道提审,判以监禁。 1889年(光绪十五年) 县境工商业者自发成立涡阳县治安机构。 1896年(光绪二十二年) 县城建黉官。 县境水灾。 1899年(光绪二十五年) 1月7日,涡北农民刘朝栋,在曹市集起义。数日间,响应者数十万,席卷县境,波及邻县。失败后,刘朝栋被杀害。 1900年(光绪二十六年) 天主教由凤台阚疃传入县境。 1903年(光绪二十九年) 改义正书院为涡阳高等小学堂,内办中学一班。 1910年(宣统二年) 11月26日,青疃小魏庄农民魏邦俊,在刘庄召集千余人,发动抗粮。次日,队伍经曹市集南下,遭蒙城县清兵镇压。 冬,县设自治筹备处。 1911年(宣统三年) 县城设立邮政代办所。 辛亥革命波及县境,部分庙宇改办小学,其田产充为校资。 1912年 1月13日,直鲁联军团长王金妮,率四五百人,从县城北门涌入,与城内保安营发生冲突。王部因缺军火,于2月13日北撤。 1914年 在南京的英国商人,委托代理人在县城开设“和记鲜蛋庄”,收购鲜蛋。 修筑县城至各主要集镇道路,至1919年毕,计28条。 1915年 县内设电报局,时仅拍发有线电报。 1919年 县设**局。 1923年 涡阳人潘延斋,在县城号召学生采用白话文。 商人庄洋,在县城开设“亚细亚”煤油站。 县城第一家工厂“衡德打蛋厂”开工。 县城开设第一家西药医院“慈安医院”。 1924年 县办讲习所,培养小学师资。 商人鲁鹤灵,在县城开设“德生厚英美烟草公司”。 黄佩兰主撰的《涡阳县志》印刷出版。 1925年 6月初,共产党员王彝文,在县城组织“沪汉**后援会”,支援“五卅”运动,抵制日货。 1926年 秋,以魏季高为首,成立中国共产党涡阳县第一个党支部,魏任书记。支部创办刊物《涡上青年》。 秋,史德纯部700余人,柏文蔚部师长岳贯卿1700余人,同驻涡阳县城。岳部觊觎史部弹药枪支,于某日傍晚包围史部,激战竟夜,至晨,史部交械遣散。 是年,最后一家当铺倒闭。县至蚌埠通长途电话。 1927年 年初,成立国民党涡阳县整理委员会。 3月,北伐军某部师长马祥宾,自蒙城率军入县境。 11月,由于外货倾销,自1925年至本月。县内67家商店、作坊,有54家停业。 1928年 县内装电话,计13座。 1929年 8月,自称建国豫军的胡景泉部200余人,由河南流窜县城。10月20日,国民党第二集团军骑兵300余人,配合亳县地方团队两营,应县城民众之邀,至涡阳县城北与胡部对峙两昼夜,胡率部由城南门出走。 县城设立雨量测报站。 县境流行霍乱,死者甚多 1930年 秋,中原大战,国民党某部第十四师师长杨胜治,率步兵四团、炮兵一营进驻涡阳,在县城四周构筑堡垒,掘沟置网,至10月底离涡。 [attach]172822[/attach] |